來源: 閱讀:- 2020-06-02 04:20:05
究竟什么才算是一臺合格的旗艦手機?對于手機行業的從業者而言,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。
小米也許會告訴你,極致的性價比就是答案,因為消費者期待在更低的售價區間內獲得更好的硬件體驗,于是我們看到了小米9,這是當前售價最低廉的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產品;而OPPO和vivo則認為,不計成本地追尋更好的全面屏體驗,追尋大眾認知的美,或許才是一臺旗艦產品必須遵守的準則,于是Find X以及NEX橫空出世,它們開拓了真全面屏的新高度。
華為和蘋果的答案,或許更符合我們對于旗艦手機的期待——旗艦必須事事出彩,在擁有最頂尖的性能表現的同時,具備過硬的外觀設計,并在軟件方面提供穩定可靠的體驗。因此,iPhone XS Max以及Mate 20 Pro成為了代表,它們在各自的價格段位,捍衛著品牌的最高水準,也引領著對手們前進的腳步。
相信在三星的眼中,旗艦手機的使命亦是如此。
三星在公司十周年里程碑上發布了讓我們無法忘卻的三星S10系列手機,雖然已經發布了快一年,但是從硬件就能看出,他的硬件在市場上的旗艦機種仍處于領頭羊的位置。
?
它們啟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,無例外的用上最好的硬件平臺,并又一次拓寬了屏幕視野——這也是Galaxy S8之后,銀河家族又一次跨越式的升級。無數的贊賞令Galaxy S10系列在市場獲得了一致的好口碑,上市后銷量也一路攀升。
而經過了一個月的認真體驗,我確實也認同,在這個時代里,大號的Galaxy S10+是我們能找到,最出色的智能手機。
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是令人訝異的,即便是短短數月的時間,就足夠看到產品設計和功能的迭代,系列產品想要長時間保證領先并不是一件易事,畢竟消費者是健忘的,一旦產品無法創造價值,很快就會被市場所拋棄。走過十年的Galaxy家族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,新一代的Galaxy S10+并不是一部重復過去的產品,在上手之初它就很容易讓你察覺到與以往銀河系列產品的不同之處。
首先引人注意的自然是Galaxy S10+輕巧的機身。雖然輕薄是當前智能手機普遍的設計思路,但隨著對真全面屏的追求,大尺寸屏幕以及內部結構的復雜化導致了智能手機重量不斷上升。比如我們熟悉的iPhone XS Max重量已經達到了208克,而同尺寸的大多旗艦產品的重量也在190-200克之間,它們在上手時往往會讓你有沉甸甸的壓手感。
這意味著在實際使用中,手機的累贅感大大降低,即便是長時間單手輸入,Galaxy S10+都不會讓你的手感感到疲憊,把它塞在牛仔褲或是外衣口袋,也沒有以往大屏手機的垂墜感。作為從iPhone XS Max過渡而來的用戶,這種體驗也變得更為明顯。事實上在習慣了Galaxy S10+的機身重量后再拿起iPhone或是其他設備,瞬間會讓人產生“這臺手機怎么會這么重”的感受。
Galaxy S10+的輕巧并不僅僅來自于重量,機身設計也有助于加深這種感受。和銀河家族的前輩們一樣,Galaxy S10+也繼續沿用著雙面玻璃外加鋁合金中框的三明治結構,但相較于Galaxy S9系列,變得更“方”的Galaxy S10+加大了后置面板的弧度,并采用了更圓潤的邊框弧度,以此貼合手掌持握的曲線,因此整機的持握反而會顯得更溫潤。
當然從實際使用來看,碳纖維液冷管的植入絕對是一筆值得的投資,Galaxy Note9的熱表現讓人印象深刻,而Galaxy S10+絕對更上一層樓,比如在使用快速充電的同時,重現閃存讀寫的環節(諸如大規模安裝應用,下載內容),手機的背部僅僅是出現溫感,相同環節若是換做主流產品,則立刻能感受到背部溫度的上升。同樣,在連續掛載陰陽師或者進行王者榮耀等游戲時,Galaxy S10+的背部也鮮有明顯溫度上升的情況發生。
目前市場上的三星S10系列手機美版韓版和港版的都多了起來,在保修政策相同的情況下,也滿足了國人更多更大的購機需要。
(正文已結束)
免責聲明及提醒: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!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,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!